大熊猫食性演化及栖息地退缩的最新研究成果


大熊猫食性演化及栖息地退缩的最新研究成果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食物是动物赖以生存与繁衍的物质基础,也是猫食联系动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重要纽带。传统的性演动物食性研究方法主要依赖野外直接观察和分析动物排泄物等,却无法探讨古生动物在历史时期的化及食性演化和栖息地变迁特征。
随着科学的栖息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生态学研究中,最新例如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成果研究手段,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动物食性特征及其变化和古生态环境的大熊地退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最基本的猫食“吃什么,是性演什么”准则,食物的化及稳定同位素(如13C和15N等)进入身体并且保存在相应的组织中,组织的栖息化学成分直接反映了其摄入食物的化学成分。由于这类同位素可稳定存在于现生动物的最新骨骼、牙齿、研究毛发以及古生动物的骨骼和牙齿化石中,因此稳定同位素技术既可用于研究现生物种的食性,又可有效地用于追踪化石物种的食性特征。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为食肉目动物,已有八百万年的演化历史,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其食性逐渐特化为以各种高纤维的竹子为食。作为更新世著名的“大熊猫—剑齿象古生物群”的一个重要成员,同期分布的包括剑齿象在内的大型动物早已灭绝,而大熊猫却在百万年的沧海桑田中生存至今,这可能与其不断改变食性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密切相关。
研究显示,大熊猫现今的栖息地分布区只不过是历史上的一小部分。那么,历史上大熊猫的食性特征如何,它又在何时特化为以竹子为食?历史上大熊猫又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之中?
为回答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领导的团队与西华师范大学、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保山博物馆、广西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合作,采用稳定同位素方法,系统分析比较了历史上和现生大熊猫的食性及其生活环境特征。
通过测定现生大熊猫及其同域分布的食肉、食草动物骨骼中胶原蛋白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确定了现生大熊猫在其目前栖息地中的同位素营养生态位。结果表明,食肉、食草动物和大熊猫明显处于不同的三个生态位,大熊猫的最低(δ15N=-0.3‰),这极有可能是由于现生大熊猫专食竹子造成的。
在云南的两个全新世中期遗址(塘子沟和小水井)出土了一批包含食肉、食草动物及大熊猫的哺乳动物骨骼,这给测定历史时期大熊猫的同位素营养生态位提供了机会。通过分析比较这些出土骨骼胶原蛋白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得到两个明显分开的生态位——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和大熊猫。生活在云南(5000-8000BP)的大熊猫与当时的食草动物处于同一个营养生态位,其氮稳定同位素值(δ15N=4.2‰)与现生大熊猫(δ15N=-0.3‰)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稳定同位素值的变化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食物的变化;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线变化。接下来,研究人员以同样的方法测定了来自云南两个遗址附近区域的现生哺乳动物样品,结果表明无论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其稳定同位素值与全新世中期的样品都没有差异,这表明了这个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基线并无变化。因此,大熊猫在当时的食性很可能并不是专食竹子。此后,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全国七个不同化石点的大熊猫骨骼样品,结果发现它们的稳定同位素值与现生大熊猫的差异显著,且变异系数较大,这预示着大熊猫食性的复杂。
通过SIBER模型模拟历史时期和现生大熊猫的同位素营养生态位宽度大小,发现大熊猫在历史时期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是现生的接近3倍,并有部分重合。这充分说明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除了以竹子为食以外,还食用大量的其它种类的植物,其专食食性直至全新世中期都还未形成。
由于埋藏条件的限制,以及骨骼中有效生物成分的保存期限,更长时期的样品无法得到有效数据。研究人员选择了具有强抗降解能力的牙齿样品,测定其中牙釉质部分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值。碳同位素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大熊猫(包括小种大熊猫、巴氏大熊猫等)生活在什么年代(上新世晚期到现在),都是以C3植物为食。不同的是历史上大熊猫的碳同位素值变异系数更大,表明其食性较现生更为多样,而不仅仅是现生所食用的这些竹子。
同时,氧同位素的结果通常作为反映古气候环境的指标,其值越大表明环境越冷干,越小则表明越湿热。该研究结果显示:大熊猫在历史上的栖息地比现今的生活环境复杂得多,其既能适应相对较干旱寒冷的气候,也能在温暖湿润多水的环境中生存,比如云南全新世中期的两个化石点据文献说明其当时应是亚热带森林地带。
通过模型计算比较历史时期与现生大熊猫同位素生境生态位宽度大小,两者相差悬殊,历史时期的是现生的3倍多,有意思的是现生大熊猫的椭圆完全被历史时期的覆盖。这与考古研究中,大熊猫化石出土地点的分布区特点相符,其北至北京周口店,南到中南半岛。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不仅生活在包含当前所栖息的高山森林地带,也栖息在一些亚热带森林、森林边缘,即森林与开阔地的结合处、甚至森林的开阔地,只是在演化历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才逐渐退缩到四川、陕西和甘肃的现生分布区。
由以上结果,该研究作者推测大熊猫食性的转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从肉食(或杂食)到植食的转变以及从植食到专食的转变。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距今两百万年左右大熊猫就已经特化为专食竹子了。然而,该文章的发现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稳定同位素证据显示大熊猫从植食到专食的特化至少在距今五千年左右还未发生。同样地,大熊猫历史上也不只是生活在竹林里,而是栖息于各类环境之中。
该研究于2019年1月31日在线发表在《现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期刊上。论文的第一作者是韩菡博士,魏辅文院士为通讯作者。上述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XDB31020000)、中国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16YFC05032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30086)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ub.2018.12.051
相关报道:为什么大熊猫活到现在?可不是“吃素”的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报(程唯珈):作为远古霸主的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亿万年,最终只化为几根骨头留给了世人。而在各种灾难面前,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竟稳当地生活了800万年依旧潇洒,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活化石”,从此一举奠定了其国宝级地位。
然而这个没事就卖卖萌的家伙,是靠什么活到了现在?这一切可能归根于大熊猫是个吃货的原因。1月31日在线发表在《当代生物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历史演化过程中,大熊猫不但曾经口味多样,而且适应性超强,在任何环境都能睡得香。
绵延百世的秘诀
俗话说,“吃啥补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知道一个人的生活习性,还得从他的饮食习惯和居住环境入手。尤其对于这种只知道吃喝的生物,八成食物里就隐藏着其家族“香火不断”、绵延百世的秘诀。
“大熊猫是更新世著名的‘大熊猫—剑齿象古生物群’的重要成员,和它同期分布的包括剑齿象在内的大型动物早已灭绝,而它却神奇地存活至今,这可能与其不断改变食性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密切相关。”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然而想要研究动物食性,主要需依赖野外直接观察和分析动物排泄物等。此工作既消耗大量人力,也难以反映动物长期的摄食情况和栖息地变迁。幸运的是,近年来发展的稳定同位素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我们吃的食物,其化学成分经过消化吸收之后能转移到我们的骨骼之中,例如稳定同位素的组成。这样,我们通过分析动物骨骼中有机物质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便能推断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中科院动物所博士、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韩菡说。
她介绍,这类同位素可稳定存在于现生动物的骨骼、牙齿、毛发等各类组织中,在古生动物的骨骼和牙齿化石中也能寻觅。利用这项技术,祖祖辈辈熊猫家族的口味都能搜集齐全。
不挑食活得才舒坦
至此,一场“舌尖上的大熊猫”的家族口味鉴定之旅在全国各地展开。
科研人员首先比较了现生的大熊猫及其同域分布的食肉(赤狐、豺、豹猫、猞猁等)、食草动物(林麝、斑羚、毛冠鹿、岩羊等)骨骼中胶原蛋白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发现三者截然不同。可能由于长期吃竹子的缘故,现生大熊猫的口味更加清淡,其生态位最低。
它的祖辈也是对竹子如此“一心一意”吗?科研人员又对云南两个全新世中期遗址(塘子沟和小水井)出土的包含食肉、食草动物及大熊猫的骨骼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生活在云南的大熊猫与当时的食草动物生态位处于同一级别,其氮稳定同位素值远高于如今它的孙辈们。
一般来说,稳定同位素值的变化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食物的变化;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线变化。研究人员以同样的方法测定了来自云南两个遗址附近区域的现生哺乳动物样品。结果表明,无论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其稳定同位素值与全新世中期的样品都没有差异。
这表明了这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基线并无变化。因此,大熊猫在当时很可能并不是专食竹子。
此后,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全国七个不同化石点的大熊猫骨骼样品,发现稳定同位素值与现生大熊猫的差异显著,且变异系数较大——大熊猫祖先们的伙食不尽相同,除了竹子以外,还食用了大量的其它种类的植物。
同时,作为古气候环境指标的氧同位素,其结果显示,大熊猫在哪都能睡得香:既能适应相对较干旱寒冷的气候,也能在温暖湿润多水的环境中生存。无论是高山森林、还是开阔平原,它们都能快乐地安家生娃。尽管由于各种原因大熊猫栖息地现已退缩到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果然“国宝”的称号不是白当的。就凭这张能够换着花样吃的嘴和随遇而安的功夫,能够活到最后的才是赢家啊!
论吃货的自我修养
据介绍,大熊猫的祖先原是食肉的,由于经历了气候变化等外界影响才改行吃素。
至此科学家推测,大熊猫食性的转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从肉食(或杂食)到植食的转变以及从植食到专食的转变。
此外,该研究还动摇了长期以往的一个观点:人们普遍认为在距今两百万年左右大熊猫就已经特化为专食竹子。而本次稳定同位素证据显示至少在距今五千年它们都还未形成特定的口味。
当然,现在的大熊猫已经是不愁吃喝了。韩菡告诉记者,尽管如今它们把竹子作为主食,但是偶尔还会将野菜、牛羚尸体等作为“小点心”解解馋。在各类报道中,这群国宝们的新餐点也是层出不穷。
毕竟对于这种靠吃登上人生巅峰的生物来说,还有什么能比美食更重要的呢?
(责任编辑:焦点)
推荐文章
-
《超侦探事件簿:雾雨谜宫Plus》限时福利:"死神闹钟声音"免费发放
《超侦探事件簿:雾雨谜宫Plus》限时福利:"死神闹钟声音"免费发放2024-07-19 13:37:07编辑:Reset ...[详细]
-
由《咒怨》导演净水祟执导、三凶彩花主演的齐新可骇电影《犬叫村》即将于2020年2月7日上映,本日影片的民圆推特公布了一张齐新海报。从那张海报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人单独站正在空旷的隧讲中,足中借披收着明光, ...[详细]
-
Steam公开新一周游戏销量榜3月14日至3月20日),《艾我登法环》借是炽热,胜利四连冠。Steam Deck战上周排名没有同,占有第两的地位。得益于促销,《单人成止》第三。榜单详情:1.《艾我登法 ...[详细]
-
台湾高雄港发现3条小虎鲸搁浅 对开水域10多条杀人鲸在海面徘徊
台湾高雄港发现3条小虎鲸搁浅 对开水域10多条杀人鲸在海面徘徊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东网:台湾高雄港上周六25日)发现有3条小虎鲸搁浅,海巡署南部分署岸巡队到场后,发现3条小虎鲸均已死亡。而小 ...[详细]
-
方舟生存进化是款恐龙求生游戏,最近switch版本的预告视频放出,给玩家们带来了很多期待,但是由于性能限制,可能switch版本在内容上精简了许多,下面预告视频有兴趣可以看看。今天进行的GDC大会有关 ...[详细]
-
导读:智能家居行业需要避免两大问题的产生:一是为了产品创新智能而智能,徒增用户成本;二是技术不成熟,智慧体验不能落地。家电产业近两年增长放缓。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7-2018两年家电产业整体增 ...[详细]
-
斯皮我伯格《西区故事》获多项奥斯卡提名 女配角却出得颁奖式聘请疑
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即将于稍后的3月27日正在好国洛杉矶杜比剧院停止,日前据中媒报导,斯皮我伯格大年夜片《西区故事》获得了多项奥斯卡提名,没有过令业界没有测的是女配角瑞秋•齐格勒却出有正在受邀插足颁奖 ...[详细]
-
《怪物猎人:崛起》公布“曙光”新PV 将于6月30日正式出售
卡普空本日公布了《怪物猎人:崛起》的最新饱吹影片,先容了“曙光”中兵器新删的铁虫线技,此次,14种兵器皆新删了奇特的铁虫线技,各种兵器的本性将进一步扩展年夜。详细的动静将正在今后陆绝公开。游戏预报《怪 ...[详细]
-
小猪(porket)太胖了,猪妈妈担忧小猪的康健,让小猪减肥,猪妈妈每日监督小猪跑步。这天猪妈妈有些事儿要办,不能陪小猪跑步。这时候小狗(pup)来找小猪,猪妈妈刚好让小狗监督小猪,小狗答应了猪妈妈。 ...[详细]
-
澳大利亚深海探险队“ROV SuBastian”机器人发现30种新物种 包括已知最长的动物
澳大利亚深海探险队“ROV SuBastian”机器人发现30种新物种 包括已知最长的动物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cnBeta:外媒New Atlas报道,海洋被认为是地球最后的待开发疆域。即使 ...[详细]
热点阅读